|
[1] 胡蓉婉,沈岚,冯怡,徐德生,林晓,洪燕龙. 甘草剂量变化对芍药甘草复方移行入血成分的药动学影响[A]. 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10
.
[2] 陈兰英,罗园红. 芍药苷和甘草次酸配伍对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协同作用研究[A].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 2014
.
[3] 冯盛岚,屈会化,赵琰,王庆国. 芍药甘草汤中两种活性成分的检测方法[A]. 全国第二十二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4
.
[4] 丁克肖,吴秀钟. 芍药甘草汤治疗痛症的临床举隅[A]. 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 2011
.
[5] 李军,钟美佐,王杨,甘平平. 大鼠灌胃芍药甘草汤与白芍单煎液后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药动学的比较[A]. 第十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暨第七次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5
.
[6] 沈岚,冯怡,徐德生,林晓,张梁. 配伍前后芍药特征化学组分体内药动学变化研究[A]. 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08
.
[7] 郑佑君.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前列腺炎疼痛症的临床研究[A].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一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 2011
.
[8] 刘春英. 慢性非炎症性盆腔疼痛综合症[A]. 首届全国生殖医学论坛暨生殖相关疾病诊疗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9] 郑佑君.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前列腺炎疼痛症的临床研究[A]. 首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10] 曲晓伟,尹静,张培海,尤耀东,张蜀武. 慢性前列腺炎疼痛症状与心理疗法述评[A]. 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