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苏良辰,刘旭,胡博,李玲. 花生LEA家族基因AhDHNs的克隆与表达分析[A]. 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九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0
.
[2] 赵利霞,王迎春. 长叶红砂LEA基因全长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A].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分会场: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学[C], 2013
.
[3] 蔡丹,兰英,郑易之. 一种大豆抗逆基因(LEA1)的克隆及其耐盐功能鉴定[A]. 2005年全国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 2005
.
[4] 兰婷. 杨树GST基因家族的进化与功能分化研究[A]. 2011年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暨第十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1
.
[5] 刘国宝,郑易之. 几种大豆LEA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初步鉴定[A]. 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 2007
.
[6] 刘昀,叶展辉,李冉辉,汪为茂,郑易之. 大豆PM2蛋白(LEA3)的耐盐功能与结构研究[A]. 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 2007
.
[7] 刘昀,叶展辉,李冉辉,郑易之. 大豆Lea3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烟草的转化[A]. 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 2004
.
[8] 白爽,张瑞萍,刘桂丰,王雷,祝泽兵,穆怀志,王成,姜静. 转lea基因小黑杨的获得及其耐盐性分析[A]. 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 2009
.
[9] 薛蓉,刘昀,李晓晶,吴亦洁,郑易之,裴奉奎. LEA3蛋白11-氨基酸motif的结构研究[A]. 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 2010
.
[10] 金后聪,杨青川,孙彦,康俊梅,晁跃辉,金洪,龙瑞才,李燕. 紫花苜蓿LEA第3组基因(MsLEA3-1)的克隆与分析[A]. 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 20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