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汶,范萌,陈誩,周吕. 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郁结证心理及胃肠神经敏感性、胃排空、胃肠激素等影响的临床研究[A]. 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 2009 .
[2] 陶琳,李哲.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研究概况[A].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 2011 .
[3] 张声生. 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若干问题的思考[A].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 2009 .
[4] 吴华清,王爱芬. 健脾和胃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研究[A].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 2007 .
[5] 郑立升,程珠琴.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理论研究进展[A].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 2007 .
[6] 兰蕾,常小荣,严洁,王小娟,陈慧敏,姚雯,郭建军. 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尼平消化不良指数分析[A]. 中国针炙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9 .
[7] 闫少校. 情绪释放技术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A]. 第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13 .
[8] 黄铭涵,陈琴,高玲,林平.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A]. 第二十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 2010 .
[9] 郑立升,龚亚丽,陈寿菲. 福州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证型与季节关系的探讨[A]. 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 2009 .
[10] 彭随风,时昭红,杨家耀,梅智谋,吴玉芳. 电针刺激内关和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A]. 第二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