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陈小鸿,周商吾,唐朝晖. 论城市快速路匝道的最小间距[A].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 1995
.
[2] 李文权,王炜. 高速公路上匝道合流区通行能力分析[A]. 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卷)[C], 2004
.
[3] 郑建湖,伍雄斌,文子娟. 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对交通系统的影响分析[A]. 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 2007
.
[4] 郝媛,干宏程,徐天东,孙立军. 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性分析及参数估计[A]. 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 2005
.
[5] 杨少辉,王殿海,董斌,李爽爽. 应用交通波理论分析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性[A].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 2005
.
[6] 刘伟,郭建钢,伍雄斌. 城市快速路规划设计的探讨[A]. 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数字化制造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
.
[7] 聂磊,杨晓光,杨晓芳,庄斌. 上海快速路入口匝道单点控制策略仿真评价研究[A]. 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 2005
.
[8] 雷丽,董力耘,戴世强. 高架路入口匝道交织流的分析和控制[A]. 第十八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 2004
.
[9] 东明,戴世强. 地面交通流对高架匝道畅通度的影响[A]. 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 1999
.
[10] 和坤玲. 城市快速路出入口间距的确定[A].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8年全国市政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19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