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伟强,孙文胜,张峰,张擘毅. 发汗冷却层板结构的受热皱损分析[A]. 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 2004 .
[2] 王建华,彭良明,刘世俭,张波. 发散冷却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中的应用研究[A]. 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 2009 .
[3] 全栋梁,李江海,刘高文,刘松龄,许都纯. 多孔层板冷却特性的试验研究[A]. 探索创新交流--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 2004 .
[4] 刘建,侯金丽,张波,冮强,李亭鹤. 高超声速组合循环发动机综合热管理技术需求分析[A]. 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发动机热管理技术[C], 2017 .
[5] 赵文毓,王力军. 航空燃气轮机冷却方式的研究[A]. 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7 .
[6] 谭德坤,刘莹. 微流道内流动电势及壁面滑移效应对传热特性的影响[A]. 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 2013 .
[7] 陈盛祥,武卫东,盛伟,武润宇,庞常伟. 不同进风型式下气体冷却服中空气流动与换热的研究[A]. 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
[8] 徐林,张中伟,许正辉,赵高文. 超燃冲压发动机热防护技术[A]. 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 2010 .
[9] 鲍福廷.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发展及关键技术[A]. 中国宇航学会2005年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发动机分册)[C], 2005 .
[10] 周继军,王跃,周楚薇,施伟. 微尺度换热器内单相流动与传热的实验研究[A]. 上海市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