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顺利,陈金湘,周仲华. 影响棉花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主要因素[A]. 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 2013 .
[2] 吴慎杰,张换样,李静,南芝润,解晓红,李燕娥,焦改丽. 一种陆地棉直接胚胎发生方式的初步研究[A]. 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 2010 .
[3] 吴慎杰,张换样,李静,焦改丽. 过量表达EDT1提高棉花耐旱性的初步研究[A]. 中国作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 2015 .
[4] 王省芬,张桂寅,吴立强,迟吉娜,李志坤,韩改英,王士杰,张国新,马峙英. 棉花抗病品种资源再生能力、营养利用和抗黄萎病相关基因克隆[A]. 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 2008 .
[5] 张园,刘正杰,华金平. 固液交替培养高效诱导棉花胚性愈伤形成与体胚发生[A]. 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C], 2011 .
[6] 贺云新,张志刚,李育强,梅正鼎,曾昭云. 组织培养技术在棉花育种和栽培中应用展望[A]. 中国棉花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汇编[C], 2008 .
[7] 商海红,刘传亮,张朝军,武芝霞,李付广. 棉花体细胞胚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A]. 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C], 2007 .
[8] 张朝军,李付广. 棉花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进展[A]. 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C], 2007 .
[9] 高剑,肖苏生,曾涛,曾会才. 农杆菌介导的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影响因子的优化[A]. 2009年海南省微生物学检测及质量保证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10] 刘方,张宝红. 我国棉花优良品种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A]. 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技术——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