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杨桠楠,刘照振,张培成. 大花红景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A]. 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09
.
[2] 马兰青,胡挺松,郭万里,李彦舫. 大花红景天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A]. 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 2003
.
[3] 杨桠楠,刘照振,张培成. 大花红景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A]. 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 2010
.
[4] 皮立,张春红,胡凤祖. GC-MS分析藏药大花红景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A]. 西北地区第五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十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 2008
.
[5] 刘文啟. 5种红景天生药特征比较分析[A]. 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6] 韩健,杨克艳. 中药红景天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A]. 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2
.
[7] 李辉平,张金霞,黄晨阳,陈强,李翠新. ISSR技术及其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A]. 首届海峡两岸食(药)用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5
.
[8] 孟玉彩,赵文,刘一峰,冯丽娟. 红景天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A]. 2007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集[C], 2007
.
[9] 宣朴,邓婧,陈新,尹春蓉,陈放. 苦瓜ISSR扩增条件优化的研究[A]. 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2005
.
[10] 艾呈祥,余贤美,刘庆忠,张力思. 山东板栗遗传多样性SSR分析[A]. 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2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