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文学,李永林,赵德力,田纳新,南红丽,卜翠萍. 焉耆盆地油气藏特征及含油气系统演化[A]. “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 2000 .
[2] 袁剑英,陈迎宾,张正刚,李碧宁. 柴达木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A].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 2005 .
[3] 包书景,白振瑞,程喆. 焉耆盆地侏罗系储集特征及影响因素[A]. 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
[4] 赵俊猛,张先康,王尚旭,鲁兵,张进,卢苗安. 准噶尔盆地、天山造山带、塔里木盆地、阿尔金造山带、柴达木盆地和昆仑造山带(北缘)岩石圈结构及其动力学研究[A]. 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 2001 .
[5] 张中宁,史基安,傅碧安. 焉耆盆地侏罗系储层特征[A]. 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 2001 .
[6] 牛桂丽,翁霞,南科为,曾光艳. 新疆焉耆盆地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孢粉组合[A].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11 .
[7] 楼基胜,徐克定. 下扬子地块盆山耦合与海相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方向[A]. 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 2008 .
[8] 陈建军,刘池阳,姚亚明. 新疆焉耆盆地中生代原始面貌探讨[A]. 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6 .
[9] 孙珍,周蒂,钟志洪. 前新生代构造在南海发育中的作用——物理模拟证据[A].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 2004 .
[10] 徐希坤,沈扬,赵宏亮,庄新明,黎剑. 准噶尔盆地油气成藏规律与中石化区块勘探前景[A].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研讨会论文集[C],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