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华斌. 全球变暖定量分析及未来全球平均气温变化预测[D]. 浙江大学, 2007,(04) .
[2] 张凯静. 大气水汽变化与我国旱涝关系研究[D]. 兰州大学, 2010,(11) .
[3] 孙志章. 长江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与前期全球海温场的相关分析[D]. 浙江大学, 2011,(S1) .
[4] 孙楠楠. 东海黑潮海表温度变化及其与厄尔尼诺和全球变暖的关系[D].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 .
[5] 李一. 城市大气污染若干特征研究[D].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8,(09) .
[6] 唐碧. 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研究[D].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8,(09) .
[7] 王勇. 中国夏季区域降水分布特征及其可能原因分析[D].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06) .
[8] 张瑛. 夏季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低频大气环流的特征及其与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关系[D].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06) .
[9] 马晓青. 中国暖冬时期强寒潮事件的分析[D].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06) .
[10] 李晓峰. 夏季索马里急流的建立及其与大气环流和降水异常关系的研究[D].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