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井振华. 苦槠遗传多样性和种苗性状变异规律初步研究[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05)
.
[2] 冯秋红. 南北样带温带区栎属树种功能性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9,(04)
.
[3] 张传军. 太白红杉(Larix chinesis Beissn.)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AFLP分析[D]. 陕西师范大学, 2008,(01)
.
[4] 彭焱松. 中国栎属植物的数量分类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 2007,(05)
.
[5] 刘慧春. 随州古银杏遗传多样性的RAPD及ISSR分析[D].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3)
.
[6] 程丽莉. 燕山板栗实生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核心种质初选[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04)
.
[7] 罗凤莲. 板栗淀粉的理化特性与板栗产品开发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4,(04)
.
[8] 侯学良. 河南栎属植物的分类研究[D]. 河南农业大学, 2004,(01)
.
[9] 邓贤兰. 江西井冈山栲属群落生态学特征研究[D]. 西南师范大学, 2002,(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