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红霞. Cellulomonas sp. GJT07产果聚糖的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7,(02)
.
[2] 张小芸. 转果聚糖合成关键酶基因多年生黑麦草获得及抗旱性的提高[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02)
.
[3] 索慧. 大蒜果聚糖的一级结构研究[D]. 暨南大学, 2010,(09)
.
[4] 胡翠. 果糖基转移酶融合基因转化玉米胚乳中果聚糖的积累[D]. 四川农业大学, 2010,(07)
.
[5] 陈炜. 不同栽培模式下旱地小麦灌浆过程中同化物转运的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1)
.
[6] 杨萍. 果聚糖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 石河子大学, 2008,(01)
.
[7] 邢倩.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光合作用、RuBPCase活性及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影响[D]. 河南大学, 2007,(06)
.
[8] 李铁松. 番茄高频再生系统的建立及果聚糖果糖基转移酶基因转化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02,(01)
.
[9] 别晓敏. 果聚糖合成酶基因在烟草和小麦中功能分析[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10] 聂朝娟. 花后水分亏缺对不同品种小麦光合特性和蔗糖代谢的影响[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