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睿. 慢性应激肝郁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2,(02) .
[2] 翁姣. 独活干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自由基和免疫炎性损伤的实验研究[D].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05) .
[3] 徐彩娜. 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及鉴定人脑氧化蛋白质[D]. 河北医科大学, 2011,(04) .
[4] 王海明. COPD肺气虚、肺阴虚患者呼出气冷凝液的代谢组学研究[D].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5] 何青. 高血压病患者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证候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6] 杨薇. 疏肝、健脾、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模型动物外观表征及行为学的影响[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7] 刘群. 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MTL、GAS、胃病理形态变化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2) .
[8] 丁宏. 胃痛消痞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模型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的实验研究[D]. 中国医科大学, 2010,(10) .
[9] 方银玲. 胃痛消痞方治疗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的疗效研究[D]. 中国医科大学, 20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