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保红. 盐胁迫下灰绿藜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 新疆大学, 2009,(02) .
[2] 王振猛. 松嫩平原三种耐盐植物结构比较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7,(03) .
[3] 刘萍. 两种补血草的营养器官结构及耐盐生理的适应性研究[D]. 石河子大学, 2006,(11) .
[4] 郑志兴. 干热河谷植物叶片,树高和种子功能性状比较研究[D]. 云南大学, 2011,(05) .
[5] 油天钰. 藜科植物藜在盐胁迫下的形态结构及其对盐的生理响应[D]. 新疆大学, 2011,(02) .
[6] 姚世响. 藜科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种子异型性及后代耐盐生理生化机理的研究[D]. 新疆大学, 2011,(02) .
[7] 李显利. 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种抗旱性、耐盐性的评价分析[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12) .
[8] 李爽. 冀北沙漠化土地黄柳生物沙障生态效益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10,(10) .
[9] 刘梦雪. 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关系的研究[D]. 兰州大学, 2011,(02) .
[10] 李传龙.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垂穗披碱草凋落物分解对UV-B的响应[D]. 兰州大学, 20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