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刘东林. 端粒酶活性检测及p53基因变异分析对恶性胸/腹水的诊断价值[D]. 江西医学院, 2002,(01)
.
[2] 张贵年. 大肠癌与端粒酶活性及其有关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 广西医科大学, 2002,(02)
.
[3] 钱晓彬. 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P53、PCNA的表达和意义[D]. 苏州大学, 2002,(02)
.
[4] 陈燕侠. 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临床价值及意义[D]. 第二军医大学, 2003,(02)
.
[5] 邵晋晨. 胃癌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关系及意义[D]. 安徽医科大学, 2003,(02)
.
[6] 鞠培新. 人类P19~(ARF)、P53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D]. 中国医科大学, 2004,(01)
.
[7] 王洪峰.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TERT基因表达对肺癌诊断的意义[D]. 中国医科大学, 2004,(03)
.
[8] 孙红霞. G-四链体与抗肿瘤药物小分子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06,(11)
.
[9] 林强. Rb和P53基因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 昆明医学院, 2007,(06)
.
[10] 徐艳. 肺癌组织中TSG101、MDM2及P53联合检测的病理与临床意义[D]. 暨南大学, 2008,(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