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金花. 苦参等中草药的抑菌作用、机理研究及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分析[D]. 辽宁师范大学, 2006,(10) .
[2] 刘天龙. 芩翘口服液对鸡O_(78)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观察及其机理初探[D].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3] 王楠. 中药“肠宁Ⅱ”抗犊牛腹泻作用的研究[D]. 延边大学, 2006,(04) .
[4] 蒋丹. 天南星等中草药的抑菌活性筛选、机理研究及其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观察[D]. 辽宁师范大学, 2004,(03) .
[5] 聂庆珂. 中药“KL口服液”防治雏鸡白痢病的临床试验及药用机理的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02,(02) .
[6] 康新悦. 鸡大肠杆菌病与“湿热下注膀胱”证相关性研究[D]. 四川农业大学, 2010,(07) .
[7] 冯艳丽. 六茜素及新制剂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2010,(06) .
[8] 薄永恒. 中药复方病毒力克抗炎作用机理及其毒理学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2009,(09) .
[9] 王长宏. 蛋氨酸锌对奶牛泌乳及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D]. 吉林农业大学, 2008,(02) .
[10] 荆娜娜. 乳炎消中药注射剂的研制及药效学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