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海山. 马兜铃酸的肾毒性及DNA损伤机制研究[D]. 大连医科大学, 2003,(04)
.
[2] 郭永超. 马兜铃酸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及其对HK-2细胞毒性的研究[D]. 汕头大学, 2006,(12)
.
[3] 林贺. 基于治疗慢性肾炎主要药效学试验的大黄毒副反应观测[D].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1,(04)
.
[4] 赵剑宇. 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在中药关木通肾毒性研究中的应用[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9,(10)
.
[5] 孙建新. 小鼠马兜铃酸肾病免疫病理机制的初步探讨[D]. 苏州大学, 2008,(11)
.
[6] 黄红. 马兜铃酸A急性肾脏毒性与慢性肾脏毒性机制比较性研究[D]. 四川大学, 2008,(05)
.
[7] 曹蕾. 中药青皮中挥发油的提取与化学成分分析[D]. 甘肃农业大学, 2008,(01)
.
[8] 朱运锋. 虫草菌粉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D]. 山东大学, 2007,(03)
.
[9] 吴可亚. 马兜铃酸对HepG2细胞的遗传毒性及硝化DNA损伤机制的研究[D]. 大连医科大学, 2007,(02)
.
[10] 胡洁. 马兜铃酸诱导小鼠淋巴瘤细胞突变机制的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