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鑫. 《脉经》与《三指禅》比较的脉象特点研究[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9,(11)
.
[2] 王琳. 《太平圣惠方》脾脏相关证候的特点研究[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9,(02)
.
[3] 史华. 《苏沈良方》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1)
.
[4] 张剑平. 梅花鹿内分泌腺大体解剖与组织学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01)
.
[5] 曾玲. 建国以来不同年代崩漏证候认识的比较研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D].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07,(05)
.
[6] 金秀年. 《黄帝内经》与《东医寿世保元》体质内涵的研究及其比较[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1)
.
[7] 李贤俏. 《痧胀玉衡》学术思想研究[D]. 中国中医研究院, 2005,(06)
.
[8] 徐俊. 大鼠应激性溃疡自愈过程中胃肠激素、胃上皮细胞凋亡环氧合酶变化的实验研究[D]. 第一军医大学, 2004,(04)
.
[9] 李昆. 宋代三焦辨证学说的研究——兼论三焦辨证发展史[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4,(04)
.
[10] 龚静源. 中西医方法论比较研究——兼论中医的科学性[D]. 武汉理工大学, 2003,(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