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瑜. 结缕草属植物野生种源鉴定、评价及其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2) .
[2] 胡利珍. 野生结缕草品系生物学特性及坪用性状的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2) .
[3] 何秋. 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种质资源的锈病危害及抗病性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2) .
[4] 程忠恕. 沟叶结缕草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的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5,(01) .
[5] 李舟. 北过渡带结缕草交播更换草坪的研究[D]. 兰州大学, 2010,(01) .
[6] 杜永吉. 兰引3号结缕草抗寒性的研究[D]. 石河子大学, 2008,(01) .
[7] 王齐. 水分、践踏胁迫和氮素处理对结缕草种群特征和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D]. 甘肃农业大学, 2008,(01) .
[8] 徐秀泉. 黄花乌头植株再生系统的研究[D]. 沈阳药科大学, 2007,(01) .
[9] 申芳芳. 结缕草的生长规律、传输格局与维管束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0) .
[10] 张斯梅. 一氧化氮和过氧化氢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扬州大学, 20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