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璐. 灸法治疗痈疽的古代文献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12) .
[2] 周睿. 岭南灸法古籍《采艾编》与《采艾编翼》整理及相关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10) .
[3] 王鹏鹏. 《千金方》灸法适应证的文献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 (03) .
[4] 黄迎春. 岭南灸法古籍《采艾编》学术思想整理研究[D]. 暨南大学, 2011, (10) .
[5] 谭雪梅. 灸法治疗中年中心性肥胖的临床疗效观察[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10) .
[6] 左土佩. 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热敏灸疗法的临床观察[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 (10) .
[7] 高越. 麻藤定喘微型灌肠剂的制剂研究[D]. 湖北中医学院, 2009, (11) .
[8] 邓伟. 古代针灸医案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 (12) .
[9] 王正. 不同时长艾灸对实验性KOA兔IL-1β、TNF-α影响的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 (05) .
[10] 唐源. 痰湿体质人群腹部“三经一穴”红外热图特征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