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伟. 废水中低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测定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重庆大学, 2011, (03)
.
[2] 王华. 废水中低浓度挥发性脂肪酸组分的5点pH滴定测量[D]. 重庆大学, 2009, (06)
.
[3] 刘帅强.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碱性发酵连续产挥发性脂肪酸的试验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12)
.
[4] 卓英莲. 污水厂剩余污泥水解酸化产挥发性脂肪酸的试验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03)
.
[5] 王盛勇. 贫营养条件下微生物代谢产物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D]. 天津大学, 2011, (S2)
.
[6] 张丽娜. MBR中EPS与活性污泥性质的相关关系研究[D]. 江南大学, 2010, (05)
.
[7] 李金印. 胞外聚合物及其表面性质对活性污泥絮凝沉降性能的影响研究[D]. 重庆大学, 2009, (06)
.
[8] 巩文信. 剪切与曝气条件下活性污泥絮体稳定性研究[D]. 山东大学, 2009, (01)
.
[9] 王琦. 提高厨余垃圾厌氧消化水解酸化阶段挥发性脂肪酸产率的技术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06)
.
[10] 吴志高. 胞外聚合物(EPS)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及其在生物除磷中的作用研究[D]. 重庆大学, 2007, (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