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超. 小麦不同光合器官与籽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关系[D]. 山东农业大学, 2011, (08) .
[2] 李树凤. 氮肥调控下小麦花后光合器官对籽粒品质的影响[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11) .
[3] 江洪芝. 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对普通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D]. 四川农业大学, 2010, (07) .
[4] 陈磊. 氮肥调控对春小麦花后非叶器官光合特性的影响[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11) .
[5] 刘景秀. 氮肥运筹与春小麦花后光合器官光合关键酶活性的关系[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11) .
[6] 王彦芳. 驻马店市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效果分析[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S1) .
[7] 王金莲. 春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与产量和蛋白质作用效应的氮肥调控效应[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10) .
[8] 刘艳飞. 基于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的肥料效应与最佳施肥量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9, (02) .
[9] 李永攀. 携带1RS/1BL易位染色体三个小麦品种的抗衰老生理特性及其功能叶对产量贡献研究[D]. 四川农业大学, 2009, (02) .
[10] 元明浩. 不同密度对吉密豆1号大豆株型、群体生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