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晓兵. 玉米淀粉合成酶基因家族时空表达分析[D]. 四川农业大学, 2010, (06) .
[2] 杜宏辉.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III基因对马铃薯的遗传转化[D]. 甘肃农业大学, 2012, (05) .
[3] 郭华. 小麦颗粒结合淀粉合成酶(GBSS)结合特性与模拟构象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6, (12) .
[4] 杨涛. 马铃薯淀粉合成酶Ⅲ基因cDNA的克隆及RNA干扰载体的构建[D]. 甘肃农业大学, 2010, (06) .
[5] 姜丽. 水稻淀粉合成酶OsSSSI基因的等位变异与功能研究[D]. 扬州大学, 2008, (01) .
[6] 刘畅. 玉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相互作用因子的解析[D]. 吉林大学, 2010, (12) .
[7] 胡亚平. 小麦淀粉合成酶突变体的筛选及Wx突变体分子机制的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09, (01) .
[8] 任红丽. 玉米淀粉合成酶I基因(zsS1)启动子载体构建及胚乳瞬时表达[D]. 四川农业大学, 2009, (02) .
[9] 李志伟. 高直链淀粉玉米理化特性与淀粉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分析[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02) .
[10] 曲莹. 粳稻杂种后代胚乳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及同工型基因转录表达特性分析[D]. 东北农业大学, 2014,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