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均. 不同施氮水平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根系发育的影响及特殊根毛的研究[D]. 河南农业大学, 2009, (04)
.
[2] 高翔. 硝态氮供应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根系形态的变化特征[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02)
.
[3] 臧贺藏. 河南主栽小麦品种根系性状聚类分析及初生根与次生根发育差异研究[D]. 河南农业大学, 2010, (06)
.
[4] 张一利. 不同氮素形态对黄瓜和水稻光合电子传递及叶黄素循环的影响[D]. 浙江大学, 2008, (09)
.
[5] 赵爽. 氮素形态及氮素配比对越橘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D]. 吉林农业大学, 2008, (02)
.
[6] 宋娜. 不同氮素形态及水分胁迫条件对水稻水分生理影响的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02)
.
[7] 陈杨. 种间相互作用对大豆、蚕豆和小麦根系形态的影响[D]. 中国农业大学, 2005, (05)
.
[8] 林琳. 低温对小麦幼苗根系分泌物及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01)
.
[9] 陈磊. 磷素供应及过氧化氢对小麦根系形态的影响[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