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秦梦雪.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三个基因的变异、克隆表达及其在WSSV感染中的作用[D]. 上海海洋大学, 2018,(02)
.
[2] 张正阳.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基因原核表达与检测[D]. 上海海洋大学, 2017,(02)
.
[3] 颜婕. 凡纳滨对虾卵巢发育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与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D]. 上海海洋大学, 2017,(02)
.
[4] 夏小明. 对虾WSSV和IHHNV病毒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D]. 上海海洋大学, 2016,(02)
.
[5] 王刚. 凡纳滨对虾免疫基因克隆与合并感染条件下的免疫应答[D]. 广东海洋大学, 2016,(02)
.
[6] 王慧春. 虾青素对凡纳滨对虾的免疫防护及对虾养殖的水质监测和WSSV检测[D]. 河北大学, 2010,(12)
.
[7] 刘棠. 凡纳滨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主要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D]. 厦门大学, 2009,(08)
.
[8] 王立强. 白斑病毒(WSSV)和桃拉病毒(TSV)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混合感染[D]. 中国海洋大学, 2006,(01)
.
[9] 杨冰.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的检测及其流行情况初步调查[D]. 中国海洋大学, 2005,(02)
.
[10] 李爱珍. 内陆淡水池塘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D]. 山西农业大学, 2017,(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