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胡昊. 小麦茎秆特性与抗倒伏关系及其调控研究[D]. 河南农业大学, 2014,(04)
.
[2] 范思静. 小麦茎秆强度与抗倒伏的关系[D]. 安徽农业大学, 2014,(05)
.
[3] 吴懿鑫. 不同株高域抗倒性小麦品种茎秆差异研究[D].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5)
.
[4] 汪灿. 荞麦茎秆特性与倒伏的关系及调控研究[D]. 西南大学, 2016,(02)
.
[5] 卢昆丽. 施氮时期对小麦茎秆发育特性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D]. 山东农业大学, 2014,(12)
.
[6] 董琦. 不同播种密度对小麦抗倒形态特征及若干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 安徽农业大学, 2002,(01)
.
[7] 倪军. 氮肥和密度对小麦茎秆抗倒伏性能及木质素积累的影响[D].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8)
.
[8] 文廷刚.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抗倒伏能力、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理[D].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1)
.
[9] 安呈峰. 高产小麦发育后期基部节间与倒伏的关系[D].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3)
.
[10] 刘星贝. 烯效唑和赤霉素浸种对甜荞抗倒伏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西南大学, 2018,(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