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海春. HPPD酶结构与功能理论研究及其抑制剂设计[D]. 浙江大学, 2007,(05) .
[2] 李培. 不同活性中心非血红素铁双加氧酶的生物模拟[D]. 大连理工大学, 2017,(03) .
[3] 叶志伟. 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的新型抑制剂的设计[D]. 深圳大学, 2015,(12) .
[4] 刘万年. 重组人源及拟南芥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的表达、鉴定和纯化[D].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8) .
[5] 张晓丽. 对羟基苯丙酮酸及某些药物的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和电化学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S1) .
[6] 齐振婷. 对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模型配合物与分子氧反应的生物模拟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7] 韦海镧. 深海产黑色素细菌性质研究及HPPD抑制剂筛选模型构建[D].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2015,(04) .
[8] 朱四东. 南极细菌Alteromonas stellipolaris LMG 21856 4-羟基苯丙酮酸加双氧酶基因在E. coli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D]. 湖北大学, 2015,(03) .
[9] 曹润洁. 新型HPPD抑制剂的筛选和Pyrabactin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7) .
[10] 尚新达. L-酪氨酸微生物转化及代谢产物分析鉴定[D]. 郑州大学, 201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