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永. 我国几种木本植物植原体的分子检测与鉴定[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5,(02)
.
[2] 王海妮. 枣疯病和酸枣丛枝病植原体的分子鉴定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2)
.
[3] 徐启聪. 中国不同地区地不同枣树品种上枣疯植原体的分子鉴定及变异分析[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0,(01)
.
[4] 史英姿. 泡桐丛枝植原体中国株系的分子鉴定及免疫膜蛋白基因表达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5] 和志娇. 两个苦楝丛枝病植原体株系的比较鉴定[D]. 云南农业大学, 2006,(11)
.
[6] 王洁. 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延伸因子tuf基因分析及其他寄主植物的检测[D].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3)
.
[7] 宋蓓. 枣cDNA-AFLP技术体系优化及其在抗枣疯病相关基因片段筛选中的应用[D]. 河北农业大学, 2007,(06)
.
[8] 马春春. 葡萄金黄化植原体的分子检测技术研究[D]. 新疆农业大学, 2009,(11)
.
[9] 王胜坤. 植原体侵染对泡桐组培苗酶的影响及相关基因片段克隆研究[D]. 四川农业大学, 2005,(01)
.
[10] 刘永光. 山东省桑萎缩、枣疯病、竹丛枝及三种新植原体病害分子检测与鉴定[D].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