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小玲. 北方干旱地区几种植物多酚含量动态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1) .
[2] 吴水华. 几种森林植物的多酚含量及其抗菌效果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5,(04) .
[3] 程春龙. 额济纳绿洲胡杨体内酚类物质分布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2) .
[4] 王艳. 额济纳绿洲胡杨叶片酚类物质含量变化对外来损害的响应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2) .
[5] 王磊. 新疆两种柽柳的两季开花结实特性及生态适应研究[D]. 新疆农业大学, 2008,(10) .
[6] 肖正华. 大叶白蜡树种子中植物多酚及色素的研究[D]. 新疆大学, 2007,(06) .
[7] 李芊. 新疆柽柳属植物抗盐机理研究[D]. 新疆农业大学, 2002,(02) .
[8] 许陈. 法桐落叶中植物多酚的测定与提取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1) .
[9] 李鹏. 中国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种质资源收集及繁育利用技术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07,(04) .
[10] 王静. 高寒地区植物中酚类物质含量动态及其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20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