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鲁燕汶. 大白菜软腐病颉颃细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5) .
[2] 赵雪. 大白菜软腐病抗性相关功能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遗传定位[D]. 首都师范大学, 2007,(02) .
[3] 贺小香. 大白菜软腐病菌的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其拮抗作用的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6,(12) .
[4] 张耀伟. 大白菜抗软腐病生理生化指标研究[D]. 东北农业大学, 2002,(02) .
[5] 韩香婷. 大白菜抗软腐病性状的SSR分子标记分析[D]. 首都师范大学, 2006,(12) .
[6] 牟晋华. 山东省大白菜软腐病菌优势种群的筛选及抗病基因的AFLP标记[D].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3) .
[7] 于业志. 大白菜小黑点病及其抗病生理基础的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1) .
[8] 徐莹莹. 大白菜SRAP遗传图谱构建及抗软腐菌(Ecc-1-1)的QTL分析[D]. 东北农业大学, 2009,(04) .
[9] 郭英华. 大白菜部分非整倍体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02,(02) .
[10] 杨炜华. 杏果实黑斑病病原鉴定及相关链格孢菌的RAPD分析[D]. 山东农业大学, 20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