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覃连欢. 广西森林植被碳储量及价值估算研究[D]. 广西大学, 2013,(03)
.
[2] 王义祥. 福建省主要森林类型碳库与杉木林碳吸存[D]. 福建农林大学, 2004,(04)
.
[3] 郭倩倩. 中国东北、内蒙古林区主要造林树种森林植被碳储量估算[D].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9)
.
[4] 田勇燕. 基于森林资源普查的徐州市森林碳储量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1)
.
[5] 叶倩玲. 南平地区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异特征及预估[D].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1)
.
[6] 汪少华. 基于遥感和地面样地信息的区域森林碳储量估计方法研究[D]. 浙江农林大学, 2012,(05)
.
[7] 张全智. 东北六种温带森林碳密度和固碳能力[D]. 东北林业大学, 2011,(04)
.
[8] 李亮. 云南省1992-2007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变化及其碳汇潜力分析[D]. 云南财经大学, 2013,(02)
.
[9] 苏阿兰. 福建省毛竹林生态系统碳汇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D]. 福建农林大学, 2011,(11)
.
[10] 魏文俊. 江西省暨大岗山林区森林碳密度与碳储量的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