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何力. 夏枯草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南昌大学, 2012,(05) .
[2] 曹勋学. 夏枯草有效部位的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7) .
[3] 汤金鑫. 夏枯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D]. 南京理工大学, 2010,(01) .
[4] 赖姜琴. 夏枯草生物多样性及化学成分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5) .
[5] 郝桂堂. 夏枯草多糖的分离分析[D]. 江南大学, 2009,(03) .
[6] 杜晖. 夏枯草中两种三萜酸的分离测定研究[D]. 中南大学, 2009,(01) .
[7] 付晓瑞. 夏枯草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 郑州大学, 2005,(08) .
[8] 刘萍. 夏枯草器官结构特征及主要药用成分积累规律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2) .
[9] 张淼. 夏枯草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2) .
[10] 刘义芳. 夏枯草不同部位的质量研究[D].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