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妙青. 垂穗披碱草种子落粒性及其相关MADS-box基因研究[D]. 兰州大学, 2011,(11)
.
[2] 刘婷娜. 不同海拔垂穗披碱草生物学特性及种子产量研究[D]. 兰州大学, 2014,(10)
.
[3] 乔安海.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垂穗披碱草种子生产技术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6,(06)
.
[4] 谢国平. 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人工繁育种子技术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S2)
.
[5] 宋江湖. 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产量与水肥关系的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6] 刘蓉. 垂穗披碱草群落演替特征及其人工调控措施的研究[D]. 兰州大学, 2010,(11)
.
[7] 付娟娟. 西藏野生垂穗披碱草对冷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2)
.
[8] 秦爱琼. 西藏那曲野生披碱草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1)
.
[9] 田冠平. 刈割、施肥和浇水对高寒草甸垂穗披碱草补偿生长的影响[D]. 陕西师范大学, 2011,(03)
.
[10] 张晨妮. 披碱草属(ElymusL.)20种牧草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研究与评价[D]. 青海大学, 2011,(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