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鹏. 加拿大蓬类黄酮物质及其潜在化感作用研究[D]. 吉林农业大学, 2011,(10)
.
[2] 王占新. 小花棘豆化学成分、营养成分评价及疯草苦马豆素动态变化规律[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2)
.
[3] 陈绍淑. 小花棘豆生物碱成分系统分析及其活性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4)
.
[4] 王帅. 新疆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提取方法研究[D]. 塔里木大学, 2010,(10)
.
[5] 肖楠. 小花棘豆未知化学成分预测及靶向分离方法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
.
[6] 刘璐. 棘豆属植物黄酮测定方法与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2)
.
[7] 高超. “棘毒净”预防大鼠新疆小花棘豆中毒效果及小花棘豆饲用价值的探究[D]. 新疆农业大学, 2008,(11)
.
[8] 邓建梅. 天祝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植物资源调查及黄花棘豆化感作用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2010,(06)
.
[9] 赵树臣. 小花棘豆主要有毒成分对小白鼠体内氧自由基代谢及P-450活性的影响[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3,(03)
.
[10] 李翔. 天然草地有毒植物黄花棘豆化感作用机理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2012,(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