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卓静. 典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蛋白核小球藻和四尾栅藻的毒性效应及机制[D]. 华侨大学, 2012,(04)
.
[2] 李祥英. 阿维菌素和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溞的毒性[D].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7)
.
[3] 李春梅. 三种表面活性剂生物毒性及对典型甲藻赤潮生物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8)
.
[4] 唐柱云. 苯酚苯胺类对绿藻的联合毒性及QSAR研究[D]. 河海大学, 2007,(06)
.
[5] 周丐州. 部分芳香类有机污染物的QSAR研究[D]. 兰州大学, 2009,(12)
.
[6] 李玉梅. 卤代苯类化合物对江水细菌的毒性及其QSAR研究[D]. 河海大学, 2005,(02)
.
[7] 许高金. 苯酚、苯胺类化合物定量结构与毒性的QSAR研究[D]. 浙江大学, 2003,(02)
.
[8] 王红. 有机物定量结构-性质/活性关系(QSAR)结合T.E.S.T软件评估氯代苯类化合物毒性初步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03)
.
[9] 许银. 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复合污染体系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及机制[D]. 湘潭大学, 2011,(S2)
.
[10] 刘然. 硝基苯类化合物对斜生栅藻和大型溞联合毒性作用对比及QSAR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11,(S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