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金龙. 牡荆子化学成分及紫花牡荆素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D]. 第二军医大学, 2012,(10) .
[2] 黄琼. 牡荆挥发油和黄酮提取工艺及其生理活性研究[D]. 广西大学, 2007,(05) .
[3] 李华强. 牡荆子的化学成分研究以及生药学鉴定[D].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
[4] 孟晓. 苦瓜抑菌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与抑菌作用研究[D]. 西华大学, 2011,(04) .
[5] 陈永胜. 蔓荆和大叶盘果菊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福建医科大学, 2011,(02) .
[6] 刘虹. 黄荆茎的抑菌作用研究[D]. 浙江大学, 2011,(02) .
[7] 唐莹翠. 黄荆子抗肿瘤有效成分资源调查及有效部位工艺研究[D]. 中南大学, 2010,(04) .
[8] 管仁军. 蔓荆子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测定方法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9] 何熙. 黄荆子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D]. 中南大学, 2011,(02) .
[10] 韩树. 忍冬茎叶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