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齐立广. 风险社会中政府责任担当的问题研究[D]. 苏州大学, 2011,(02)
.
[2] 陈光. 风险社会中多元主体的治理模式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12,(03)
.
[3] 陈萌萌. 风险社会背景下政府治理的路径选择[D]. 中国海洋大学, 2009,(03)
.
[4] 陈治国.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探析[D]. 首都师范大学, 2009,(02)
.
[5] 范利琴.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风险社会的治理[D]. 大连海事大学, 2006,(07)
.
[6] 吴金芳. 我国风险治理体系的构建[D]. 安徽师范大学, 2008,(06)
.
[7] 郝建梅. 风险社会:一种新的社会发展形态[D]. 华中师范大学, 2009,(11)
.
[8] 陈文霞. 风险社会背景下中国法治的发展与完善[D]. 河南大学, 2014,(02)
.
[9] 何华玲. 风险社会的公共治理问题探析[D]. 苏州大学, 2008,(03)
.
[10] 林丹.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探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10,(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