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尼尔. 披碱草与野大麦杂种回交一代遗传变异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03) .
[2] 赵慧. 披碱草与野大麦杂种BC_1F_2代农艺特性及细胞遗传学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11) .
[3] 李珍. 披碱草与野大麦回交后代染色体稳定性及农艺特性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6,(11) .
[4] 樊海燕. 披碱草与野大麦杂种BC_1F_3代抗旱耐盐性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06) .
[5] 王雪青. 野大麦盐诱导基因的筛选与克隆[D]. 首都师范大学, 2006,(12) .
[6] 齐小强. 野大麦盐胁迫诱导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3,(03) .
[7] 王平. 人工草地野大麦生态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3,(03) .
[8] 王正凤. 内生真菌对野大麦耐盐性影响的研究[D]. 兰州大学, 2010,(01) .
[9] 张东晖. 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种间杂种F_1代生物学特性及抗旱耐盐性的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11) .
[10] 常晓芳. 不同生境野大麦无性系构件结构及其数量特征[D]. 东北师范大学, 20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