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海霞. 温度逆境交叉适应对葡萄叶片光合生理响应的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03) .
[2] 田桂香. 干旱、盐碱和温光胁迫对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生理作用的影响[D]. 西南大学, 2006,(10) .
[3] 杨亚平. 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冷暖型小麦苗期生理特性差异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4] 刘家忠. 干旱预处理诱导的玉米幼苗的交叉适应及其机制[D]. 云南师范大学, 2002,(01) .
[5] 吴银明. 盐分和干旱胁迫下羊草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2008,(01) .
[6] 孙骏威. 水稻根系、光合和抗氧化酶对干旱胁迫的反应[D]. 浙江大学, 2005,(01) .
[7] 陈勃. 低温诱导玉米幼苗的交叉适应及诱导表达CaM/CaMBP转基因烟草体系的建立[D]. 云南师范大学, 2002,(01) .
[8] 孙方行. 紫荆苗期在盐分、干旱及其交叉胁迫下反应的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6,(11) .
[9] 聂雯. 不同干旱胁迫方式对山黧豆根信号及生理生化的影响[D]. 兰州大学, 2007,(04) .
[10] 齐永青. 不同小麦品种的抗旱生理特性及其抗旱性评价的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0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