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刘翔. 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的遗传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3)
.
[2] 金良. 甘蓝型油菜抗(耐)菌核病分子机理的初步分析[D]. 华中农业大学, 2005,(01)
.
[3] 韦淑亚. 甘蓝型油菜菌核病抗性相关基因cDNA文库构建及评价[D].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3)
.
[4] 张成桂. 菌核病菌诱导甘蓝型油菜抗病基因表达差异的初步分析[D].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3)
.
[5] 李玉芳. 油菜菌核病致病过程中酶活性及草酸含量变化的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4)
.
[6] 刘良宏. 油菜抗(耐)菌核病材料离体筛选方法的初步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4,(03)
.
[7] 肖勇. 两种油菜及其衍生种质抗菌核病性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2)
.
[8] 陈士华. 寒地春油菜菌核病流行分析与监测防御体系[D]. 福建农林大学, 2004,(04)
.
[9] 冉毅. 油菜菌核病菌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比较及抗病性鉴定方法研究[D]. 四川农业大学, 2009,(02)
.
[10] 刘士寻. 油菜抗菌核病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的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6,(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