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圣华. 兔窦房结组织急性损伤后电生理功能与细胞形态结构改变及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 2005,(01) .
[2] 李永华. 缺血再灌注对在体兔窦房结细胞形态结构与电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 2003,(02) .
[3] 周贤惠. 生理性双腔起搏器(Vitatron 900E)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预防评价[D]. 新疆医科大学, 2006,(03) .
[4] 李刚. 持续性房颤患者多因素分析对评估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临床价值[D]. 郑州大学, 2005,(08) .
[5] 程晓丹.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犬快速心房起搏诱发急性心房电重构中的作用[D]. 天津医科大学, 2006,(09) .
[6] 蒋凌云. 非瓣膜性房颤阿司匹林抵抗影响因素研究[D]. 四川大学, 2006,(02) .
[7] 金鹏.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在评价持续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的临床价值[D]. 郑州大学, 2005,(08) .
[8] 洪昌明. 自主神经系统在经肺静脉快速起搏犬心脏急性电重构中的作用[D]. 第四军医大学, 2005,(06) .
[9] 卢延生. 犬肺静脉急性电重构的实验研究[D]. 第四军医大学, 2005,(06) .
[10] 骆峰. 窦房结功能障碍时心房电活动变化的实验研究[D]. 汕头大学, 20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