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玉萍. 药用植物提取物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09) .
[2] 贾晓华. 番茄灰霉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对嘧霉胺的敏感性基线及番茄灰霉病菌抗药性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4,(03) .
[3] 王树桐. 对番茄灰霉病菌等具抗菌活性的植物提取物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02,(01) .
[4] 杜立新.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番茄灰霉病及其作用机制与发酵水平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04,(04) .
[5] 李桂霞. 番茄灰霉病生物防治高效拮抗菌株的筛选及遗传改造[D]. 山东理工大学, 2007,(05) .
[6] 李华. 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番茄灰霉病和辣椒炭疽病生物防治的研究[D]. 四川农业大学, 2006,(01) .
[7] 陈治芳. 杀菌剂混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毒力增效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11,(07) .
[8] 王丹. 不同作物灰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和番茄灰霉病的生防研究[D]. 四川农业大学, 2009,(02) .
[9] 冯美杰. 丙烷脒衍生物合成及对番茄灰霉病菌抑菌活性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10] 礼茜. 浙江省两地草莓灰霉病菌对异菌脲和嘧霉胺的抗药性评价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浙江大学, 20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