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玉铭. 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素循环与平衡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2] 武俊喜.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3,(03) .
[3] 曲日涛. 高产冬小麦—夏玉米氮肥精准施用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1) .
[4] 任智慧. 京郊露地菜田土壤硝酸盐累积及阻控对策[D]. 中国农业大学, 2003,(03) .
[5] 王西娜. 旱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土壤矿质氮及其对作物生长与养分利用影响[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2) .
[6] 赵满兴. 旱地不同小麦品种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技术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4) .
[7] 王旭刚. 黄土高原旱地农田生态系统N、P、K平衡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4) .
[8] 周筑南. 施氮水平对小麦植株氮素吸收、利用和籽粒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D]. 山东农业大学, 2005,(01) .
[9] 吴富宁. 图象处理技术在冬小麦氮营养诊断中的应用[D].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10] 翟军海. 不同水肥调控措施对小麦养分吸收的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