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欣华. 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期室壁瘤形成患者血浆BNP、cTnI、CKMB、IL-8的变化特点及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D]. 河北医科大学, 2004,(04) .
[2] 张玮函. 急性心肌梗塞治疗效果的比较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D]. 天津医科大学, 2004,(04) .
[3] 张一芝. 心源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天津医科大学, 2004,(04) .
[4] 昂妙伦(Aung Myo Lwin). 应用心电图法评估急性心肌梗塞直接冠状动脉成型术和静脉内溶栓挽救心肌的疗效[D]. 天津医科大学, 2003,(03) .
[5] 朱建成. ~(18)F-FDG-SPECT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预测急性心梗PCI后室壁运动改善的对比研究[D]. 苏州大学, 2004,(02) .
[6] 于宗良. 运动后收缩压异常升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D]. 苏州大学, 2004,(02) .
[7] 张军. 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疗效的观察[D]. 山西医科大学, 2004,(02) .
[8] 王中英. 室性早搏患者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及行为类型研究[D]. 山西医科大学, 2004,(02) .
[9] 乔爱春. 倍他乐克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中的应用[D]. 山西医科大学, 2004,(02) .
[10] 严冰. 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院前时间窗分布研究[D]. 四川大学, 20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