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晓燕. 仁用杏优株花器官抗寒性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10,(10)
.
[2] 靳利军. 仁用杏花期生物学特性及抗寒机制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9,(01)
.
[3] 杨向娜. 仁用杏生殖器官发育过程中抗寒生理机理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5)
.
[4] 郑元. 仁用杏开花坐果期激素变化与抗寒性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5] 孟庆瑞. 杏树抗寒性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02,(02)
.
[6] 金晓静. 仁用杏资源抗寒性生理评价及其SRAP标记初步开发[D]. 河北科技大学, 2013,(07)
.
[7] 陈少坤. 综合栽培措施对仁用杏花器官抗寒性及树体生长的影响[D].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8)
.
[8] 李捷. 8个杏树品种的抗寒性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2009,(09)
.
[9] 沈洪波. 杏品种抗寒性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2,(02)
.
[10] 周书娟. 树上干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抗寒性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