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金晶. 气药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血清NO和肠道菌群的影响[D].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6)
.
[2] 宋美茹. 肠道菌群与溃疡性结肠炎关系的研究[D].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2)
.
[3] 董乐. TLR2mAb、TLR4mAb对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干预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D]. 复旦大学, 2011,(03)
.
[4] 陈韵如. 溃疡性结肠炎脾胃湿热证的微生态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
[5] 单佩英.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炎症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D]. 大连医科大学, 2014,(01)
.
[6] 吴瑞丽. 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结构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D]. 泰山医学院, 2013,(03)
.
[7] 张静. 溃疡性结肠炎和其它肠道疾病肠道菌丛结构的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8,(09)
.
[8] 罗春玉. 赤峰地区蒙古族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分析[D]. 大连医科大学, 2010,(12)
.
[9] 孙晓丹. 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粘膜的表达[D]. 中国医科大学, 2010,(06)
.
[10] 刘晓昌. 巴柳氮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安徽医科大学, 201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