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毛静. 中国传统菊花文化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1)
.
[2] 赵莉. bHLH同源基因的表达对菊花花色的影响[D]. 北京林业大学, 2011,(10)
.
[3] 于淼. 脱落酸和乙烯利对葡萄花色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 东北林业大学, 2011,(04)
.
[4] 梁芳. 菊花对低温弱光胁迫的响应机理以及ASA和Ca~(2+)的缓解效应的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3)
.
[5] 王硕. 菊花化学品质的比较及杭白菊提取物制备工艺的研究[D]. 沈阳药科大学, 2007,(01)
.
[6] 李福高. 中药菊花主要药用成分分析及挥发油指纹图谱研究[D]. 浙江大学, 2006,(07)
.
[7] 杨翅春. 花青素调节基因Lc与黑色素基因对转基因烟草和矮牵牛花色的影响[D].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8] 祝钦泷. 转查尔酮异构酶(CHI)基因矮牵牛花色改变及其花器官变异的研究[D]. 西南农业大学, 2004,(03)
.
[9] 王璐. 瓜叶菊花青素苷合成分支途径的调控机制[D]. 北京林业大学, 2015,(12)
.
[10] 徐瑾. 菊花香气成分及其挥发的细胞学基础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