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艾娜. 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量对氮素的固持及其调控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2] 张金涛.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中氮素生物有效性的影响[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02)
.
[3] 付淑清. 施氮和接种AM真菌对刺槐生长和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1)
.
[4] 邓婵娟.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D].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2)
.
[5] 岳俊芹. 不同氮素形态配比对烤烟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D]. 河南农业大学, 2004,(03)
.
[6] 张袁. 氮肥与秸秆配施在协调小麦氮素供应方面的效应[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7] 韦庆翠. 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氮、磷和酶活性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5)
.
[8] 刘彦华. 萘污染对湿地植物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根际微生物及土壤酶的影响[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1)
.
[9] 张杰. 木质素对土壤中氮素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01)
.
[10] 马巧荣. 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垄沟覆膜栽培冬小麦个—群体关系影响[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