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宇. 甘蓝型油菜酸性磷酸酶与磷营养关系的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2] 许征宇. 植物细胞膜H~+-ATPase对缺磷胁迫的反应差异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9,(08) .
[3] 郭陞垚. 不同基因型水稻对低磷胁迫的生理响应[D]. 福建农林大学, 2008,(11) .
[4] 徐惠龙. 磷高效水稻根系响应低磷胁迫的生理特性与相关蛋白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07,(06) .
[5] 陈锐. 低磷胁迫条件下不同类型甜菜品种吸磷能力的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03) .
[6] 李青松. 大豆磷高效品种的筛选及磷高效生理机制的研究[D]. 河南农业大学, 2007,(04) .
[7] 梁宏玲. 两个不同磷效率甘蓝型油菜品种磷吸收利用的差异性机理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3) .
[8] 梁霞. 不同杉木无性系对磷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04,(04) .
[9] 谢钰容. 马尾松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机制和磷效率研究[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3,(03) .
[10] 李海波. 水稻侧根生长对低磷胁迫的适应性反应及其机理研究[D]. 浙江大学, 20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