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吴桢. 普洱茶渥堆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D]. 西南大学, 2008,(09)
.
[2] 廖东兴. 渥堆中几种微生物及酶与普洱茶品质关系研究[D]. 西南大学, 2008,(09)
.
[3] 张文明. 普洱茶高温发酵过程中高温菌的初步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12,(02)
.
[4] 樊蓉. 普洱茶多酚氧化产物的提取分离、成分分析及活性评价[D].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1)
.
[5] 李连喜. 不同制法普洱茶茶褐素及其在贮存中变化的研究[D]. 西南大学, 2006,(04)
.
[6] 吕海鹏. 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07)
.
[7] 药淑娟. 曲霉菌发酵普洱茶的挥发性化合物[D]. 西南大学, 2011,(10)
.
[8] 刘玲. 普洱茶特征风味成分分析[D]. 西南大学, 2010,(08)
.
[9] 张颖彬. 中小叶种后发酵茶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研究[D]. 浙江大学, 2008,(09)
.
[10] 刘巧林. 液态发酵茶工艺参数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D]. 四川农业大学, 2008,(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