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莉. 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2] 尚爱兰. 玉米单片段代换系的构建及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D].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6) .
[3] 孔令杰. 玉米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系重要生理性状演变规律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3) .
[4] 白小玲. 玉米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09,(06) .
[5] 左振朋. 不同类型玉米籽粒建成相关理化特性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2) .
[6] 葛均筑. 改变株型对玉米产量及光合生理机制的影响[D].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2) .
[7] 秦琴. 杂交油菜黔油14号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分析[D]. 贵州大学, 2009,(03) .
[8] 邢秀龙. 苎麻微卫星引物开发与杂种优势预测初步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2) .
[9] 周峰. 甘蓝型油菜的杂种优势及其与遗传距离的相关性分析[D].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2) .
[10] 陈栋. 陆地棉纤维特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D].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2) .